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焊接機器人同比增長63%以上,2022年焊接機器人公司出冊逐漸成長起來。在智能制造、綠色制造背景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制定了多項行業標準,為焊接機器人行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以下對焊接機器人發展現狀分析。
2022年我國各類電焊機產量為1109萬臺。聯贏激光2022年的營業收入為8.78億元,而當年我國激光焊接設備市場規模為51.2億元;2020年聯贏激光共生產激光器及焊接機共701臺;若簡單假設聯贏激光在激光焊接設備領域的銷售額市占率約等于其產(銷)量市占率,2022-2027年中國焊接機器人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由此推算2022年我國激光焊接設備在電焊機中的滲透率尚不足1%。長期來看,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不斷下降,激光焊接的滲透率將持續提升。
焊接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與一般工業中,在焊接過程中,存在大量煙塵、弧光、金屬飛濺,工作環境惡劣,導致出現產能低、招工難、利潤低等產業痛點,而使用焊接機器人則可以很好解決這些問題?,F從三大市場狀況來分析焊接機器人發展現狀。
2014-2022年間我國進口的激光焊接機器人平均單價為19.6萬美元/臺,大約是電阻焊機器人的3倍左右,是電弧焊機器人的2倍左右。實際操作中,布局激光焊接機器人的成本也更高。假設設備10年折舊,每臺激光焊接機器人和電阻焊機器人年折舊成本分別為1.96萬美元/(臺·年)、0.63萬美元/(臺·年),兩者相差1.33萬美元(臺·年),該數值仍遠高于前述的每臺電阻焊每年產生的耗材成本7024元/(臺·年)。
在焊接機器人業務上,凱爾達與“四大家族”之一的安川集團聯系緊密,其也是凱爾達的第二大股東,安川集團是凱爾達最大的供應商,2018-2022年,凱爾達向安川集團采購金額占采購總金額的45.32%,50.52%和58.36%,占比持續增長。
2021年中國焊接機器人市場整體銷量40300臺,回到了2018年的巔峰時期,預計2022年將達到46224臺,增長空間已經打開。目前,我國焊接機器人市場依然是國外品牌占據主要份額,包括四大家族以及OTC、松下、IGM等,這些企業在汽車制造、3C電子、工程機械等高端焊接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地位,而國產品牌則主要從健身器材、二三輪車、五金家具等民用工業行業發力,提升市場占比。
焊接機器人當下在汽車制造行業得到廣泛應用,2022年產能低,招工難,利潤低三大特點成為焊接領域發展痛點。焊接參數如焊接電流、電壓、焊接速度及焊接干伸長度等對焊接結果起決定作用。焊接機器人未來應用空間巨大。
以上就是焊接機器人發展現狀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